close
今天(19日)下午和老闆去君悅飯店參加一場由中華電信和動腦雜誌主辦的電子商務研討會。雖然土包子如我是第一次進君悅飯店,不過一點都沒有驚艷的感覺,而研討會本身,雖然我是去湊熱鬧的,但整場聽下來,我覺得到像是自家品牌的廣告招商宣傳會。因此整場會議我也就聽得意興闌珊的,不過,其中一位演講人說的一些話倒是引起我的注意,大意如下:廣告主對網路廣告的投資過低,有一個原因是網路廣告的後測不好測量也不精準,但是......(以下是這位主講人在說明自家平台的優點故省略),而且….經過我們目前所有資料庫的整合,我們可以提供廣告主觀於消費者的資料數據分析,而令我在意的也是這一句話,原來我們的資料是可以這麼輕易的被拿來用做商業行為的啊!
晚上回家查了一下Hinet的隱私權保護:
晚上回家查了一下Hinet的隱私權保護:
HiNet上述蒐集資料之運用政策
線上活動及網路調查
HiNet所蒐集的受訪者姓名、身份證字號,僅供抽獎活動依據。電話、e-mail及住 址等資訊,則作為通知受訪者抽獎結果, 及分析之用,並不做其他用。 他資料僅止於商業及市場分析或學術用途;除非受訪者同意,所有資料僅供資料 分析之用,HiNet不會將資訊用做其他用途 。 HiNet絕不會公布個別受訪者之任何 資訊。
線上活動及網路調查
HiNet所蒐集的受訪者姓名、身份證字號,僅供抽獎活動依據。電話、e-mail及住 址等資訊,則作為通知受訪者抽獎結果, 及分析之用,並不做其他用。 他資料僅止於商業及市場分析或學術用途;除非受訪者同意,所有資料僅供資料 分析之用,HiNet不會將資訊用做其他用途 。 HiNet絕不會公布個別受訪者之任何 資訊。
也就是說雖然重要個人資料還是會被保護的,但其餘的個人資料還是會被用做學術上或是商業行為的數據分析,而講到統計上的資料分析,就不得不說,有相當比例的商業行為喜歡濫用以及眾多媒體喜歡錯用這些統計數字,例如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則關於女性生活型態的新聞,有超過四成的女性贊成如何如何,當時還引起旁邊幾位友人的驚呼,接著我看到很不起眼的資料來源被放在角落,原來是某一家民調公司對120名23歲到32歲女性上班族做的立意抽樣,還好,有認真念過一點書,還知道這個報導只是譁眾取寵,雖然民調市調本意就是要以少數人的想法、行為去預測多數人的一種方法,但是120人的樣本數根本太少,利益抽樣的抽樣方法更讓樣本毫無代表性,四十幾個人的行為想法如何能代表上千萬人?
HiNet與第三者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HiNet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或個人 。以下兩種狀況,HiNet會在本政策原則之下,與第三者共用您的個人資料。
為了提供您其他服務或優惠權益(例如折價券), 需要與提供該服務或優惠 之第三者共用您的資料時,HiNet會在活動時提供充分說明,並且在資料蒐集 之前通知您,您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這項特定服務或優惠。
以這條款看來,雖然會事先經過本人同意,但有相當大的可能性,個人資料還是會被提供給第三者,一來可能因為貪小便宜或在當下覺得無關緊要或一時不察而讓個人資料外流,就像是我們經常會因為上網參加一個抽獎活動或為了一些贈品而填上mail,住址,電話甚至是身分證字號。又例如,我們在銀行開戶時,在申請書上都會有一欄小小的同意攔,問你是否同意個人資料被挪用做其他銀行商品的告知與使用,如果你沒注意的漏了這一欄位,個人資料就可能因此外流,例如,你一定會納悶怎麼信箱會有奇怪的電子報或是一大堆的廣告信,或者是收到屬名貴客戶的廣告信,以及你怎麼也想不起來何時消費過的店家型錄或是試用品,當然還有你不想碰到但一定會接到的保險、代償金、信用卡的推銷電話。
HiNet與第三者共用個人資料之政策
HiNet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或個人 。以下兩種狀況,HiNet會在本政策原則之下,與第三者共用您的個人資料。
為了提供您其他服務或優惠權益(例如折價券), 需要與提供該服務或優惠 之第三者共用您的資料時,HiNet會在活動時提供充分說明,並且在資料蒐集 之前通知您,您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這項特定服務或優惠。
以這條款看來,雖然會事先經過本人同意,但有相當大的可能性,個人資料還是會被提供給第三者,一來可能因為貪小便宜或在當下覺得無關緊要或一時不察而讓個人資料外流,就像是我們經常會因為上網參加一個抽獎活動或為了一些贈品而填上mail,住址,電話甚至是身分證字號。又例如,我們在銀行開戶時,在申請書上都會有一欄小小的同意攔,問你是否同意個人資料被挪用做其他銀行商品的告知與使用,如果你沒注意的漏了這一欄位,個人資料就可能因此外流,例如,你一定會納悶怎麼信箱會有奇怪的電子報或是一大堆的廣告信,或者是收到屬名貴客戶的廣告信,以及你怎麼也想不起來何時消費過的店家型錄或是試用品,當然還有你不想碰到但一定會接到的保險、代償金、信用卡的推銷電話。
其實貪小便宜事人的本性,商家的行銷方式自然也是抓住這人性的弱點,還是防不勝防啦,不管是自願或不經意,個人資料還是在有德的商家或組織的保護之下的,最怕的還是被不明人士盜用而觸法吧。
全站熱搜